2025年3月19日,为增强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及古典家具的认知,建筑工程系副主任李云雷、学工办主任陈辰君带领智能专业同学参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圆明园特聘专家、归侨古典家具艺术家陈玉树先生创办的“四君子”古典艺术馆,开启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交融碰撞的非遗之旅。
初入艺术馆:古韵新呈,满室琳琅
当师生们的脚步跨过艺术馆的门槛,仿若踏入了一个由榫卯构建的微观宇宙。馆内,从精巧绝伦的小型榫卯构件摆件,到大气磅礴、还原古代殿堂架构的大型典藏,错落有致地陈列其间。光影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这些木质杰作上,木纹仿若有了生命,诉说着四君子榫卯跨越时空的故事。初来乍到的新奇与震撼,写在每一位学生的脸上,大家小声交流着惊叹,眼睛却紧紧追随着每一处细节,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全程讲解:解锁榫卯 “基因密码”
“同学们,榫卯可不只是简单拼接木头,它是中国传统建筑之根,也是中国古典家具之魂。老祖宗传下的精密智慧,讲究严丝合缝、天衣无缝。”开场寥寥数语,便牢牢抓住众人耳朵。陈玉树先生通过“梅兰竹菊”讲述“四君子”文化内核,以“型材艺韵”传承中国传统家具精髓,恰似岁月加固的默契约定,确保家具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稳如泰山。学生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仰头凝视、低头笔记,生怕错过分毫。李云雷老师也不时穿插补充,从建筑学专业视角,剖析“四君子”偏爱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等硬木选材讲究,关联木材特性与榫卯耐久性;以设计学眼光,解读榫卯于造型塑造、风格彰显上独树一帜,如何承载皇家贵气与文化底蕴,师生互动频繁,疑问抛出、妙答回应,馆内学术氛围炽热。
实践感悟:手触匠心,传承在握
理论灌溉后,动手环节登场。艺术馆备好材料工具,学生分组尝试组装简易榫卯构件。起初,榫头与卯眼似倔强孩童,难以契合,在老师提点下,大家调整角度、轻敲慢推,伴随 “咔哒” 一声脆响,严丝合缝瞬间达成,那股成就感与古人匠心共鸣,手上木屑是钻研印记,脸上汗珠闪耀传承光芒。“原以为书本知识够了,亲身体验才懂榫卯神奇,这是有温度、有灵魂技艺。” 智能2301班王智恒感慨道,周围同学纷纷点头,此刻他们不只是旁观者,更是榫卯传承接力赛的新选手。这场参观学习,于建筑工程系学子是课堂延伸、知识重塑,于传统榫卯技艺,是青春目光凝视、传承火种播撒。当师生告别艺术馆,带走的是满脑思索、满心敬意,留下的是传承在握、未来可期的希望回响,期待建筑学子未来能为榫卯文化添新枝、绽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