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当前房地产业、建筑业整体下行对建筑职业教育的冲击,建筑工程系即将开展体系化专题教研活动:行业变局下的破局之道——《建筑教育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本活动包含师资筑基、有效课堂、技术服务、数智转型、科研推进、专业建设、资源优化等7个篇章。
2025年10月21日下午,建筑工程系在建筑楼南308开展第一场研讨。活动由李云雷副主任主持,陈良金主任主讲,全系教师参与研讨。陈良金以《立柱架梁:教师核心素养与发展体系构建》为题,阐述了其核心观点:教师队伍是教育工程的“承重结构”,破局之要,首在教师队伍;应对之策,重在提升师资。

会上,陈良金主任从四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发展体系的构建。
一、教师发展的数学函数式表达。教师发展的函数表达式为:L=f(t)=a·ln(t+1)+b,其函数值域L为教师发展水平;定义域t为时间(单位:年),a为发展速率(a越大,发展越快);b为初始发展水平(如入职前的学历、专业涵养等综合得分)。教师成长是时间累积的函数式,唯有不惧坐冷板凳、才能潜心问道、宁静致远。你能站多高,不是由身高来决定的,而是由你能坐多久来定义的。
二、完美无缺:建筑教育工程的全景绘制。建筑工程类的执业资格考试是一类特殊的考试:不同于高考按总分排序的评定方式,该类考试要求所有科目全部通过方为合格。以一级建造师考试为例,必须四个科目全部达标,任一科目未通过,则其他的三门就算总分再高也过不了。简而言之:完美无缺!建筑工程是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策划、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后期运营等环节,也是缺一不可。系统工程的短板才是决定系统的功效的关键。有些教师善于算计,以为选择性价比高的项目入手才是最划算的。这是比较短视的行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短板,面对短板不是逃避,而是攻克,补短板才是唯一的选项。查找自己在思政融入、实操能力、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任一薄弱环节进行补救,才是建筑教育工程的全景绘制的重彩一笔。
三、一票否决:建筑教育工程的建构与解构。建筑安全检查表中的保证项目只要有一个项目不合格即整体判定不合格。联合国安理会决策方式也是这样,只要一个常任理事国对某一动武决定投反对票,即使安理会其他所有理事国都投赞成票,该项决议也不能通过。建构建筑工程需要梁柱板等多方面因子,但解构一个建筑工程只需要破坏一根柱子也能使大厦轰然倒下。师德师风便是这根柱子,是一票否决的。

四、一门深入:教师专业涵养的进阶路径。职场中有一现象:赢者通吃,即公务员招考、职场招聘,如果招聘职位只需一人,应聘的却有一帮人,这时候无论你多么优秀,只要不是第一名的话,那么第二名与最后一名的命运是一样的,都将淘汰出局。只有第一才能拥有一切,这就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只有树立竞争意识,敢争第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缩小范围,在自己的专业里锁定细分领域,一门深入。
陈良金主任引用国学大师王国维著名的“三境界”理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为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富有哲思的升华。他勉励全体教师,以这三境界为镜,主动弥补“短板”,构建建筑教育工程稳固基础,精心规划,一门深入,潜心修炼,筑就职场辉煌。
讲座结束后,系副主任李云雷与督导员薛奕忠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讲座内容分享感悟。他们提出,希望老师们今后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走进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深化师生交流沟通;另一方面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力争在教学成果创新、科研水平突破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为系部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在交流探讨环节,多位教师代表踊跃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见解深刻,让自己深受启发。未来将在工作中深入领会会议精神,积极践行相关要求,不仅会努力补齐自身短板,还将结合实际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本次教研会议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度剖析,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又紧密结合建筑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职场发展进行放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