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青春行|“青铸盾牌,湄护莆阳”消防携手绿色发展倡导团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者:陈官熙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610

为提升莆田全域安全韧性,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青铸盾牌,湄护莆阳”安全实践团于2025年暑假期间,在建筑工程系分团委书记胡晋荣老师的带领下正式启动。实践团秉承“专业支撑、技术赋能”精神,以“消防之盾守平安,青春之笔绘生态”为行动纲领,立足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梅雪路特勤站与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两大国家级实践基地,探索安全与生态协同发展的青年担当路径,致力于打造“火焰蓝”与“生态绿”交织的莆田安全金名片。

图片
图片

抵达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梅雪路特勤站,在消防员同志的带领下,实践团的成员们参观了特勤站的基本设施,包括消防救援车、消防训练等等。刚踏入特勤站,整齐列队的消防战车便映入眼帘。在消防员的带领下,成员们近距离参观了抢险救援车、水罐消防车、登高平台车等 “钢铁战友”。当听到 “这辆登高平台车最大升举高度达 53 米,相当于 18 层楼” 时,大家纷纷发出惊叹。打开装备舱,液压剪、扩张器、破拆斧等救援工具排列得像教科书般规整,消防员现场演示了液压剪夹乒乓球的精准操作,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 “铁臂柔情” 背后的千锤百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灭火教学环节如期而至。消防员先是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灭火器的适用场景,比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等的火灾。随后,又手把手教大家正确的操作步骤,“一提、二拔、三握、四压,记住这个口诀,使用时要保持安全距离,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图片
图片

实践团成员们跃跃欲试,轮流上前操作。拿起灭火器的同学略显紧张,双手紧握喷射管,在消防员的指导下,按照步骤一步步操作,当白色的干粉精准地扑向模拟火焰,看着火焰瞬间熄灭。

图片

为让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提升广大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实践团成员化身“安全宣传员”,来到人流密集的街头开展安全传单发放活动。

此次发放的传单经过精心设计,内容紧扣日常生活场景,不仅涵盖居家防火的“三清三关”(清厨房、清阳台、清楼道,关燃气、关电源、关门窗)、电器使用规范等防火用电要点,还包含雨天出行防滑、过马路看信号灯、骑行佩戴安全头盔等出行避险知识,更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标注了独居老人居家安全注意事项、儿童防溺水“六不准”等重点内容,确保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能轻松理解。

图片
图片

发放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主动向过往行人递发传单。遇到驻足阅读的市民,他们便上前细致讲解:“您看这里,夏天用空调要注意定期清理滤网,避免短路起火”“小朋友出门玩千万不能独自去河边,一定要有大人陪同”……面对市民提出的“家里电器老化该怎么处理”“高层住宅着火该往哪跑”等问题,成员们结合此前学到的安全知识耐心解答,还不忘提醒大家将传单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学习。

图片

两个多小时的发放活动中,成员们的身影活跃在街角、一张张承载着安全叮嘱的传单被传递到市民手中。此次活动不仅让安全知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更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拉近了安全知识与市民的距离,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图片

最后,实践团一行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态治理认知之旅。展馆内,丰富的呈现形式让人目不暇接:泛黄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木兰溪曾经“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水患记忆,定格下沿岸百姓与洪水抗争的艰辛瞬间;翔实的文字展板按时间脉络铺展开治理工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从初期的规划论证到施工中的技术攻坚,再到后期的长效管护,每一笔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多媒体演示区里,动态影像生动还原了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生态修复的全过程,配合着讲解员清晰的解说,让团员们仿佛亲历了这场跨越二十余年的治理攻坚战。

图片
图片

当看到屏幕上木兰溪如今的模样——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两岸绿意盎然,湿地公园里水鸟嬉戏,沿岸村庄错落有致,曾经的洪涝多发区变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团员们不禁发出阵阵赞叹。从昔日“谈洪色变”的水患之地,到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廊道,木兰溪的华丽蜕变,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力量,也深刻理解了生态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与智慧。这份直观的震撼,化作了每个人心中对生态保护更强烈的责任感,让“守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愈发清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为安全实践团的成员们搭建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在实地走访中,他们不仅学到了防汛减灾、生态修复的专业知识,更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安全与生态辩证关系的理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坚实的安全屏障,而扎实的安全保障又是生态持续向好的重要前提。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经历让自己的安全素养和生态认知实现了双提升。更重要的是,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日常生活后,主动化身安全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宣传员,通过分享实践故事、分发宣传手册、开展主题座谈等方式,将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给身边更多人,用实际行动为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绿色家园贡献着青春力量。

图片